文/第十屆 TFT 計畫成員 洪悦芳(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如果說,當我們還是學生時,在人生大部分情境所面臨的考試中,學習成果大多是以 A+、 100 分等多樣化的等第被評量;那麼在踏入社會以後,我所感受到的是:這些評分框架依然存在,只是隨著不同職業與產業,成了良率、轉換率、季度績效等眼花撩亂的 KPI,被各自身處在其中的我們,努力地追逐著。
你在人生中曾經/此刻正面臨的考試是什麼呢?
加入 TFT 前,我是一位藝文場館的專案企劃,如何順利規劃執行各式活動、如何增加貼文的觸及率、如何提升場館人流,是我日常工作中大大小小的考試,而這些「如何」的結果及各式數據,就是我所交出的成績單。
志氣高昂的我,帶著這張平均分數還不錯的成績單,以及「我要當一位好老師」的決心加入 TFT、停泊在雲林沿海一處我未曾聽過的村落,成為一年級導師。
然而,新手教師的志氣並沒有維持得太久,這股自信隨著學期間大小的突發狀況開始緩緩遞減
「怎麼連在教科書上寫自己的班級、座號及姓名都要花那麼久的時間?」
「拜託大家不要在教學督導來觀課的時候,顯露出浮躁或不專心!」
孩子們第一次期中考的成果,更把我打得無所遁形。
「才一年級,怎麼有孩子期中考數學就只考 80 幾分?」
為什麼我無法讓孩子達到我的期望?
其他老師看到平均成績後,會不會覺得我不會教書?
我……是不是一位不及格的老師?
考完試的那一天,我一邊漫不經心地陪著孩子訂正、一邊混亂的思考著如何向孩子的家長、學校同事,還有自己交代時,訂正的孩子忽然抬起頭看著我,眼神堅定地說道:「老師~我這次數學沒有考好,但下次想要考得更好,我之後要更認真練習。」
孩子的話,喚回了陷入漩渦的我
我想要成為的,是其他人眼中很會教書的老師;還是能夠理解、尊重每位孩子的差異,陪著孩子找到自己適切學習步調的老師呢?
在回望孩子、相視一笑的那一刻,面對自己所追求的教育樣貌,我更堅定踏實了一些。
:「沒問題,我們一起繼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