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七屆TFT校友 林憶㤈
計畫結束後的五個月,在下班的路上收到學生捎來了:「老師生日快樂喔!」那一刻的我止不住眼淚,很真實到感受到:「啊,我們原來變得不一樣,我們都長大了」。
從職能治療師到國小老師
哈囉,我是憶㤈,畢業於輔大職能治療系,認識教育不平等的議題,是從高二誤打誤撞創社舉辦偏鄉服務隊開始,之後我也參與 TFT 的志工計畫,想知道計畫成員如何在教育不平等的議題上發揮影響力。
大四那一年我在醫院實習,雖說從事醫療行業的父母相當期待我也進入醫院工作,但實際在醫院實習後,我開始心想:「我喜歡職能治療,但這真的是我想做的工作嗎?除了當職能治療師,我還有沒有別的選擇?」身為 TFT 志工的我,同時考慮了 TFT 計畫。
不過當時除了家庭期待、社會期待外,是否要參與計畫的另一個考量是,在偏鄉服務的過程我發現:比起擔任隊輔、老師的角色,我更擅長擔任後勤或行政工作,所以最讓我不想投入計畫的原因是「我其實一點也不想當老師!」不過最後這也成為我投入計畫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在一次和 TFT 校友對話的過程中,我發現必須要深入第一線才能夠理解需求,也因此從選擇困難,到選擇「困難」。
那個「困難」真的很難
計畫的一開始就超乎我預期的困難,因為學校老師異動的緣故,在兩個月後我從科任轉為當時全校最令我頭痛班級的代理導師。在帶領班級的第一天,我和學生說:「我是第一次當老師,我也不知道如何當一個好老師,但我願意和你們一起努力、一起學習。」從那一刻起,學生好像悄悄的有一些改變;第二天我們到動物園校外教學時,他們的表現出乎全校老師意外之料的好;第一周結束的放學時,一個很常在課堂上鬧脾氣的女孩,也寫了一封道歉和感謝信給我,還有送給我她兩天前用自己零用錢在動物園買的吊飾。
不過接下來的一年,沒有因此就風平浪靜,我和這個女孩仍舊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衝突,即使我內心相信:「沒有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纏繞的學生」。但在很多時刻我依然感覺自己沒有辦法解決困擾這的孩子的問題,就像這個女孩也總是覺得自己的努力毫無進展。
一封來自孩子的感謝信,讓我找回方向
不過在畢業前夕,孩子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她寫道:「親愛的憶㤈老師:老師謝謝你,妳是我在小學時遇過最好的老師,你跟其他老師不一樣的是你的個性是說到做到,從不會反悔自己做過的事!雖然我在這兩年讓你氣的快瘋掉了!但是你也沒又因為這様就完全放棄我了,我以前的脾氣很差,差到一看別人不順眼就嗆他、罵他,但自從被你教之後脾氣真的改了不少,我真的要好好的感謝你。」
兩年計畫後,我選擇了當初畢業時不想從事的職能治療師,但不同於大學畢業時,這一次我更知道自己有了這兩年的經驗,比起當時的自己,更能回應現場的需求、更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做。感謝孩子的那一則生日快樂,像是提醒著我為何而努力,也讓我看見我們彼此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