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十屆 TFT 計畫成員 李佳晟 (畢業於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雙主修心理與諮商學系)
「我感覺到,你用滿高的標準在看待這群孩子。」
計畫的第一年,我成為 11 位孩子的五年級導師。在和前任導師交接的過程,我看見許多孩子在家庭支持、特教需求的急迫性,激起我想了解這群孩子的困境,帶著他們一起成長的決心。
與孩子的衝突、自我懷疑不斷循環,一天天消磨當初的決心
然而在真正入校後,孩子時好時壞的狀態讓我開始懷疑起自己,是否只是空有熱情。冷靜對話角的佈置、與家長的訊息聯繫、與孩子個人聊聊的時間⋯⋯。把好多腦中的想法實踐之後,卻沒有收穫理想的教室風景。於是我和學校夥伴,有過好多次對話的時刻,期盼迎來一些改變。
當我收到學校夥伴認為我可能標準放太高的提醒時,我心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是:「八點十五分之前交作業、抄完聯絡簿,有很難嗎?」帶著許多尚未梳理清楚的念頭,我渾渾噩噩地結束第一學期。
在下半學期的一開始,情況不減反增,我深陷彷彿永無終止的循環。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持續發生,包含他們面對部分科任老師的挑戰姿態、缺交作業時一直在找理由、消極怠慢的心態⋯⋯。天天溝通著一樣的事,我心中的迫切,似乎只換來徒勞。
面對失序的班級,我把自己拖進校長室,將自己半年多來對孩子的不理解一次宣洩,坦承沒有信心把他們好好帶上去六年級的無助。直到一個問題的出現打破僵局。
「你為什麼這麼希望孩子趕快長大?」
校長這麼問,瞬間把我拉回了小學時光。
因為在校學業成績的展現,讓經濟弱勢背景的我看見突破生活現況的機會。我抓著唯一的繩索,把握每一個讓自己前進、被人看見的機會走到今天,我有了能力和機會,正面迎向這群孩子們的難,打從心底想要看見這群孩子,能長出想為自己生命而奮鬥的力量。
校長的提問,讓我發現家庭對我影響深遠,甚至干涉了我對孩子的眼光。其實孩子不該只有一種樣子,我的潛意識卻把個人的生命議題,隱微地擺在孩子身上,冀望他們成為能克服一切困難、走向「成功」的人。
然而,這些出現在我眼前的孩子,可能是在學期間跟著媽媽一起倉促地搬家、或者曾看著不知何時在能再見的父親入獄服刑、又或者父母進入離婚訴訟⋯⋯。超越想像的不穩定,使得這群孩子在認識自己、尋求認可的路上,被迫承載超出負荷的混亂。而我看見這些,心裡的念頭依然是:「快點振作!你就可以翻轉人生了!」這是不切實際、對孩子毫無公平的。
放下翻轉生命的期待 陪伴孩子找回生命的步調
醒悟的眼淚使我釋然。這些孩子不一定非得要在此時此刻,長出「翻轉生命」這樣聽來沉重又不切實際的思維,而是放開一致的標準,可以用自己的步調慢慢看見自身的結,順著時光的河流與碰見的人事物將其一一解開。
孩子突兀的行為,就此多了一層新的解釋。而帶著孩子找回對自己生命的從容,是我下一階段能與孩子一起前進的方向。帶著這份改變的心意,我將繼續和孩子、和孩子的家長,一起走向六年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