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康瓊之(文編志工)
這天,新創教育圈為台灣而教創辦人兼董事長劉安婷以及均一教育平台董事長呂冠緯再次同台演講。從言談間可以看見他們對教育的熱忱,更透過人才培育以及科技輔佐,進而讓每個孩子受到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AI世代來臨,創造性的工作的春天正要來到
台大社會創新社(Net Impact)與政大社企月以「One day, All children—創新來自邊陲」為主題邀請劉安婷與呂冠緯共同分享在偏鄉教育看見的風景。呂冠緯在演講中問聽眾:「大家猜猜看,2030年時,將有多少比例工作量會被自動化完全取代?」演講現場大多數的人認為30%會被自動化取代,但去年年底,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cey Global Institute),嚴格估計結果僅有目前工作的15%會被取代,由此可見,一般人對於「AI取代現今工作」的恐懼已經大過於事實。
呂冠緯分享,李開復曾在北京說道:「醫師、老師在平常的工作範圍當中,其實大多工作可透過自動化處理,但兩者在工作上擁有許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啟發、引導、教導』是無法用科技所取代的。」我們或許可以從便利的生活中發現,越來越多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相反的,創造性的工作的春天正要來到!換句話說,我們要訓練孩子的創造力,而創造力則是藉由人與人之間相互碰撞而成長。
於是,劉安婷與呂冠緯透過案例,讓關心教育的我們了解創新如何在邊陲之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教育平台的出現,萌生孩子對於學習的樂趣
事實上,很多偏鄉學校的老師致力於教學,卻也經常面臨挫折。以學生人數來說,雖然不多,但孩子程度不一,無法全面性的顧及所有學生。呂冠緯以宜蘭縣大同鄉大同國小松羅分校為例,「整個學校只有9位學生,然而每個孩子家庭狀況不同。在三年前,有一位孩子因為先天的缺陷,對學習缺乏興趣,一個禮拜翹課三天,當老師到山裡找他時,發現這位孩子有時甚至一個禮拜洗一次澡,因為他不在意自己。後來,由於宜蘭縣政府當時正好推動數位學習,他們在有限資源下,花費所有預算購買chromebook;此時此刻,電腦走出了電腦教室,走進了孩子的世界。」
與此同時,透過均一教育平台,老師讓這位曾經對學習失去興趣的孩子回到吸收知識的領域。而後,孩子在數學領域中,短短半年裡,從小一進步到小三的程度。現今,科技充斥我們的日常裡,老師可以透過科技關心一個原本無所適從的孩子,呂冠緯堅定地說,「老師是孩子的天使,均一是老師的翅膀。」當無遠弗屆的網路,能夠藉由教育平台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變得更有自信,「這是現在科技可做到的,也會產生更多美好的故事!」呂冠緯說。
老師運用孩子的思維,孩子成了最好的老師
那麼,談起教育不平等就只發生在偏鄉嗎?呂冠緯顯現出一張照片,照片顯示出在台大醫學院就讀時,老師在台上拚命的講授課程,然而台下學生卻睡成一片,「教育不平等」也就成了進行式!過去普魯士時代工業革命,為了普及國民教育,因此每位學生必須造著同樣的進度,然而卻造就了所謂的「教育不平等」;而現今進入了數位革命,相反地,我們可以透過個人化,善用科技,讓孩子依照自己的學習進度汲取知識。
劉安婷提及,在雲林虎尾監獄附近的小學曾有一時即將廢校,然而一群TFT校友把學校接下重新改造,成為實驗小學。去年全校僅有27位學生,迄今已達91位學生,全校老師一共十位,幾乎來自TFT,這就是拯民KIST實驗學校。在這所實驗學校中,老師用孩子的思維,從課程、班級經營到軟硬體設備,打造出大家都沒看過的教育風景,「而這就是另類的教育創業!我們從學校改造、社區發展到政策倡議,在不同面向上解決複雜的結構性問題。」劉安婷表達如同TFT、均一共同打造的共同願景——「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演講的最後,回到「教育不平等」現象,呂冠緯表示「『不公平』存在不同的社會,到底要如何被解決?」他舉了有「世界的教育部長」所稱的Ken Robinson曾說的話,「教育無論世代演變,不會是發生在立法院的會議室裡,也不是發生在政客的嘴巴裡,但教育只發生在老師與學生的關係當中。」至今,每個國家都在尋找「教育不平等」的解方,但唯有我們捲起袖子,才能在這「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中往 「One day, All children」的理想更接近。
《延伸閱讀》別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攜手改善教育不平等
【第六屆TFT計畫招募中】
招募網頁▶https://pse.is/CBW5W
本屆招募共分四個梯次:
第一梯次:2018/11/25(日)23:59線上申請截止。
第二梯次:2019/01/06(日)23:59線上申請截止。
第三梯次:2019/03/03(日)23:59線上申請截止。
第四梯次:2019/04/14(日)23:59線上申請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