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丁昱瑄(編輯志工)
第四屆TFT計畫成員佩如在部落小校中擔任四位中年級孩子的導師,班上有位男孩小傑(化名)總是不寫作業,校長和其他老師也都事先告誡她說,小傑是個讓人頭痛的孩子。為了讓小傑寫作業而苦思的佩如,直到有天跟著他回家,看見家裡空間狹小,沒有書桌可以寫作業,而小傑睡覺的地方是樓梯下方的潮濕空間,那一刻她理解了小傑的處境,開始把他留在學校寫功課,「我很希望在我這兩年的過程中,能讓孩子長出一些新能力跟武器,在他面對未來的時候,可以不受家庭的影響,更有能力去選擇他自己的未來。」
到了第三個學期,有天佩如上完最後一節課回到班上教室時,發現小傑已經不見、先跑回家了,她生氣地打電話聯絡他,卻被家長直接地回絕了自己的關心。這讓她第一次在教育現場大哭,想到陪伴小傑的時間已經過了四分之三,卻仍感受不到他自己的願意和在乎,那次生氣的情緒背後,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和自責。
“以後就算老師離開了,『負責任』這件事可以幫助他去完成更多他想完成的事情。”
用兩個星期的時間平復情緒後,佩如把小傑找來對話,「我對他說,就算他考零分或不寫作業,我還是會很愛他,但我想要教他的是負責任。以後就算老師離開了,『負責任』這件事可以幫助他去完成更多他想完成的事情。」而佩如也嘗試更放寬心地和家長溝通,讓小傑不再因為留校寫作業而被家人責罵。在講座的前一個禮拜,佩如讓孩子們寫一篇作文,題目是「生命中五個重要的人」。而小傑寫的第一個人是爸爸,第二個人則是佩如老師,紙上寫著小傑感受到的付出和關心,也寫到「就算我沒寫功課,老師還是用生氣的心來愛我」。在生氣、難過的情緒之中,蘊含的愛仍真切地傳遞到了孩子心中,孩子用書寫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在乎,知道自己小小的生命是被愛著、被在乎著的。
鍾佩如|第四屆TFT計畫成員,東華大學財金所碩士,現服務於花蓮縣玉里鎮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