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是否提供量足質優的學校?學校教育資源是否公平開放給每一個學習者?學校提供的教育方案是否能多元情境的學習者能吸收的?
學校是大部分學生除了家庭外,花最多時間投入的地方,更是學生最主要的社交和學習場域,是教育系統實踐優質平權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根據聯合報調查整理1,世界各國學生一天在校學習時間分別從4~9小時不等,其中台灣和中國學生平均上課時間更長達9.5小時,是世界最長,長時間浸潤在學校生活,學生各方面自我發展均深遠的受到學校提供的教育品質影響。根據PISA2歷年來的跨國比較,愛沙尼亞、芬蘭、香港、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學生缺/翹課比例較低的國家,學生的閱讀能力表現也較好;另,OECD3整理歷年來許多教育學者的研究也發現,正向的學校學習氛圍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表現,更能提升學生的信心和幸福感,對學生長期發展有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根據PISA,能公平地分配教育資源至各個學校的國家,其學生整體的學習表現通常也較好。
此外,學校同時作為孩童發展生態系統的關鍵微系統 (microsystem) 及教育系統運作的主要場域,承載各方資源和影響力,是實踐國家教育政策最直接的現場,更是匯聚教育生態系中各方資源及利益關係人的關鍵節點。國家教育政策仰賴地方政府的實踐,將相關教育資源分配給不同學校,而各個學校所得到的資源多寡與品質,會影響每一個學童,甚至延伸至學童的家庭與社區。
根據PISA4跨國評比調查,能公平地(equitably)分配教育資源至各個學校的國家,其學生整體的學習表現通常也較好。除了受國家政策和資源分配影響,學校和家長及社區的關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OECD5整理歷年教育學者的研究發現,世界各地偏遠地區的學校若能善用在地小而緊密的社群網絡,有望連結家長和在地人士等社區資源,為學童打造高支持且一致的學習環境。從上述舉例可以發現,學校的治理運行,資源分配,乃至學校和各利益關係人的互動,都對優質教育的實踐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以下各節將分別檢視台灣的師資政策、學校領導人與治理規則如何影響教育品質、教育資源分配現況和衍生對教育品質的影響、以及學校面對多變未來和多元利益相關人的適應性等現況,試圖理解台灣教育系統在學校層次如何影響優質教育的實踐。
—
參考資料列表
- 聯合報.(2014).“上課時間比上班族還長!哪國學生從小就歹命?”. 聯合報新聞網
- OECD.(2018).“PISA 2018 Results Combined Executive Summaries”. OECD
- OECD.(2018).“PISA 2018 Results (Volume III) : What School Life Means for Students’ Lives”. OECD
- OECD.(2014).“PISA in Focus n44”. OECD
- Alfonso Echazarra, Thomas Radinger.(2019).“Learning in Rural Schools: Insights From PISA, TALIS and The Literature”. OECD Education Working Paper No.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