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向是成為一名農業領域的教授。在來TFT之前,我完成了碩士學位,並在擔任研究助理的同時,進行出國深造的準備與原本專業領域的研究。TFT的計畫,我在讀研究所前就已得知。對我來說,投身於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非都市圈,透過教學與當地的孩子、學校、社區產生連結,是件相當有吸引力的事。一直想參與這個計畫的我,在邁向學術領域下一階段前的絕佳時刻,投下了TFT的申請書,展開我的非都市圈教師生涯。
然而,國小老師和我原本熟悉的農學領域相差甚遠,因此周圍的教授、前輩甚至家長都阻止我加入TFT,他們怕學術的中斷會成為我未來職涯上的致命傷。但我卻覺得TFT給了我在教學能力與教育議題了解上的增進,我相信這兩年能成為我履歷、職涯上的一個亮點。
TFT計畫於我而言是種「看見」的過程
當時我決定加入TFT有兩個關鍵原因。一是在我認為台灣現階段對於一名教授培育過程,多半著重在發表產出、研究能力上琢磨,鮮少針對「教學技巧」與「教育哲學」有實際的培育。因此我想透過TFT的經驗,磨練教學能力,訓練自己如何為複雜的概念搭建適當的鷹架,幫助學生學習。另一原因是,我有一位好友創立了社會企業,致力於台灣的社會議題。她讓我看見「社會參與」的重要,也讓我好奇自己是否也能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基於這兩個原因,我加入了TFT計畫成員的行列。
TFT給我的感覺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理性方面, 各項決策制定、經營方向都重視目標及SMART原則;感性方面,則是在培訓或者與組織協調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的聲音是被重視的。
我為台灣而教,我認為「要成為解方,就必須先成為問題的一部份」。TFT計畫所為我帶來的看見,我想會是未來進行各種工作或決策時,重要的人生資產及依據。
邵恪玄
第三屆TFT計畫成員,任教於屏東縣獅子鄉
國中起受恩師啟蒙,成為一名教育者遂成為我的志業。學生時期下鄉協助農務及鄉村服務之經驗,讓我看見了臺灣鄉村的獨特活力,也看見了鄉村教育資源不平等的現象,促使我投身TFT計畫成員,期待在資源不足的第一線教育現場,以同理心陪伴學生,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與熱忱。也期待能發揮所長,帶領學生深入農業議題,寫下他們自己獨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