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思皓
提到「恆春半島1」,許多人想到的是每逢暑假湧進大量觀光人潮的墾丁。然而,平時的恆春半島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一個大眾運輸難以抵達的「遠得要命王國」。
屏東縣前教育處長王慧蘭先前接受 TFT 訪問時曾表示,屏東已經很遠了,何況是屏東的南部。這裡的教育資源與師資匱乏,連許多公益性質的基金會或非營利組織,也都不願意到恆春半島。
面對這個最「南」的挑戰,TFT 七年來與恆春半島 9 所學校合作,占了該區域學校的 45%,累計49 位 TFT 計畫成員進入校園擔任老師。此外,TFT 也觀察到屏東地區特有的三高 —— 高留任率、高比例在地青年投入 TFT 計畫、高回鍋率。
在屏東服務的 TFT 計畫成員,有 60% 續留第三年在屏東服務;另外也發現,屏東「黏」人的土地讓校友「回鍋」到屏南,如提供在地教師支持與培訓等形式。
「改變教育不平等是一場社會運動,光靠 TFT 老師是不夠的,要有不同場域的合作與串聯。」TFT 執行長施惠文說,現在的屏東有許多創新動能,政策上也支持人才返鄉、地方創生,加上過去 TFT 老師在地耕耘累積的信任,許多校長不停「敲碗」,期待能與 TFT 有更多合作,因此 TFT開啟了「屏南深化合作計畫」。
當 TFT 老師走進「溫泉」,埋下改變的種子
為了深化合作,TFT 開始在恆春半島找尋一個空間作為「教育創生基地」。施惠文認為,這個空間最好是與教育相關,象徵教育理念的傳承與轉化,更希望能與公部門合作,達到公私協力的綜效。最終,TFT 找到了車城國小溫泉分校的閒置教學大樓。
其實這一兩年,也有其他單位在接洽進駐這棟教學大樓,但社區居民擔心影響學生學習品質而不贊同。「因為 TFT 的老師在這邊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讓車城國小願意用我們對 TFT 的相信,來說服我們的家長。」車城國小校長王怡萱口中說的美好記憶,一部分來自於第四屆 TFT 校友江筱惠在溫泉分校的耕耘。
溫泉分校主任邱麗文對江筱惠滿是稱讚。她細數江筱惠在溫泉分校三年對孩子的用心與疼愛、帶給孩子的成長與改變,「我相信 TFT 進駐後,能帶來互相學習的氛圍,一定能培育出更多筱惠老師!」
在校長及主任的奔走說明下,家長及社區也漸漸認識 TFT。孩子曾經給江筱惠教過的前家長會長、現任車城國小顧問楊正吉也支持 TFT 建立基地的想法,「TFT 培育的老師都很卓越,以後這裡變成培育老師、『教囡仔的所在』,我比較不會擔心。」
從一個老師的努力,到整個學校與社區有志一同的支持下,屏南教育創生基地由屏東縣政府與 TFT 合作創立。目前縣府投入資源修繕硬體,預計於 2022 年 6 月正式營運,屆時也期盼能夠提供在地嶄新的樣貌。
「資源」與「人才」的媒合平台,創造更多元的合作機會
施惠文表示,未來這個教育創生基地將作為屏南地區「資源」與「人才」的媒合平台。一方面,TFT 致力於打造優質的軟硬體空間,引進外部資源,讓研習、增能課程、工作坊能在這裡舉辦;另一方面,不同學校的老師也能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偏鄉老師們遇到挑戰時,若沒有人能夠相互討論,常常會降低留下來的意願。」
TFT 在這個教育創生基地也將與各個場域的工作者合作。如原本屏南各個學校就有聯合舉辦研習等,TFT 能夠以自身的經驗協辦,並透過了解當地老師的需求,媒合相關的講師與資源;TFT 也可為當地家長舉辦親職講座等,並邀請社區長輩帶來自外地的 TFT 老師認識在地;TFT 也想與文史工作者、社福工作者合作,共同為在地社區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施惠文形容,TFT 就像是「揪團」的團長,創造不同場域夥伴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機會。當大家目標方向一致時,系統性的改變就有可能發生。
一起將改變的力量如漣漪般擴散出去
王怡萱認為,這是一份所有人都共同出一份力的好事,「連我們學校的臨時雇工大哥,都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的事一樣重視。」邱麗文也十分期待,並感性地說:「社區、家長、老師、學生還有 TFT 融為一體後,我相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會非常的順利。我們四重溪也能向上邁進,不再讓人覺得溫泉村是個很偏鄉、不起眼的地方。」
「如果屏南這個教育創生的模式能成功作為示範,就能複製到台灣其他區域。」施惠文相信「創新來自邊陲」。未來,當這些邊陲的創新串聯成一個綿密的網絡時,便能讓更多孩子享有優質的教育,教育不平等這個系統性的問題也將會有鬆動的一天。
1 恆春半島指恆春鎮、獅子鄉、枋山鄉、車城鄉、滿州鄉、牡丹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