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非營利組織的刻板印象
大家常常無法辨別TFT屬於何種產業。教育界?新創界?教育體制外?教育體制內?所以TFT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在這個組織型態快步更新的現代,無論是哪一類型的組織早已經產生根本的質變,或許我們該問的是,一個足以適應未來多元變化的組織,應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回應到什麼樣的社會挑戰?
社會整體能夠順利運行,有賴不同機制分工合作,大致可分為市場機制和政府能夠處理的部分,前者由利益驅動,後者則專注於市場無利可圖但人民有所需求之處。但若出現既無利益,政府又因效能或資源不足而鞭長莫及的狀況,非營利性組織便會出現,並試圖解決市場和政府都無法處理的問題。
隨著資訊的流通、科技的演進、價值觀的變遷等動搖組織運作根本的因素越來越多,催生出TFT與刻板印象中的非營利性組織全然不同的本質。相對也一併打破一般人對於這些組織的想像,促使更多人對於教育產生新的想法。或許我們現在還無法定義非營利性組織在新世代的理想運作方式,但可以試圖從TFT過去幾年努力的面向,一窺新世代非營利性組織的可能性。
結構性地改變教育不平等
TFT誕生在一個很特別的年代。太陽花學運號召大批學子走上街頭佔領國會,公民參與、資訊公開成為社會價值的重要準則。TFT起步之初便看見台灣社會在教育不平等議題的難題。從教育資源不均,到家庭、社會功能的失調,都不是學校、地方政府,甚至是教育部或內政部等中央部門能輕鬆獨自解決的難題。TFT認為面對這樣的難題,需要的並非單一的萬能主意,而是個有系統性的解方。
系統性的問題,就需由系統性的方式來解決。TFT開始由教學現場切入,體認到教學人才的重要性,因而設計出能夠改善問題的人才培育系統,視教師為學習主體,搭配完整的教學力支持系統和以領導力為主軸的培訓模式,進而與社會人才需求建立系統性的連結。不同於單靠少數人滴水穿石的力量,寄望新制度能夠從根本開始發酵,面對舊有制度的挑戰,真正將影響力從教室延伸至整個社會。以新制度作為溫柔改革的起點,TFT在具體作法上便不同於傳統非營利組織,從內部開啟質變性的教育之路。
將心力投注於老師的培訓,而非只在學生身上
TFT服務對象不只是偏鄉學生,也投注大量心力在教師培訓,因為翻轉教室的關鍵鑰匙就在老師身上。培育出的不只是優秀且對教育有使命感的老師,同時也是將成為對未來台灣社會總體有貢獻的人才。經歷兩年在教育現場,做中學的教學力與領導力培訓,他們能夠更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及意義,進行生命視野的拓展行動,即便結束TFT計畫,也能繼續在現場服務,或朝政策、媒體、企業等地方發揮改變教育體制的影響力。期待一屆一屆的TFT計畫教師累積凝聚力量,擴及範圍更廣。
不在教育體制內或體制外選邊站
TFT期待提供教育議題新的視野,而非發起推翻舊有制度的革命。招募老師時,所找尋的不只是教學熱情高和教學技巧好的人,也是找尋能夠適應學校體制又能夠在其中帶動改變的人。回到以系統解決系統性問題的根本,找到現有體制能夠切入的施力點進行改善是一大關鍵。
重新定義非營利性組織的運作樣貌
非營利性組織的運作是否有效能與速度,是個容易不小心忽略的關注焦點。
TFT不只專注於對教育的使命與願景,在追求組織的運作效率時,從最基本的行政事務到行銷策略,都積極嘗試以科技方式節省時間、成本、人力,對於TFT而言,這是一種對資源更負責任的態度。
例如,TFT導入數位化捐款系統,有效簡化捐款流程,以便即時分析管理數據,優化行銷策略。更重要的是導入企業化運作邏輯,所有營利組織所擅於使用的管理、經營、人事、財務方式,都會用於新型態組織的運作,且被作為檢視的指標。如管理層面的計劃、指揮、監督和調節等,都能夠分項設立KPI及檢討。因此整體而言,新型態的組織更積極提升組織效率與目標達成率。
資金來源:單向援助 VS. 雙向而多元的夥伴關係
傳統組織多依靠個人、企業捐獻和政府補助等第三方來源補貼,有公益基金會由民間盈利公司直接贊助成立,也有些組織會爭取政府標案,運用政府資源達成組織目標。TFT則不侷限於第三方捐獻資金的募款方式,而是多元開發各項管道進行資源交換與合作,從捐款、物資等有形資源到行動服務、人力訓練等無形資源,都是可以交換的項目,因此,TFT不談「援助」,而是談「雙贏投資」。且新型態組織不排斥開發自營收入,部分機構甚至以自給自足為營運
目標。例如 TFT 與合作方舉辦主題講座,對合作公司來說是提供了內部教育訓練,對組織而言能收推廣之效,又能達到策略性的雙贏。因此組織本身有一定財務穩定能力確保組織順利運作。
財務透明,邀請大眾「投資」
TFT 以理性溝通為基礎,進行策略性募款,而非以感動人心的故事來請捐贈者買單。這個世代對於資訊高度透明、運作模式清晰的要求,加上本身對於謹慎運用每一塊錢的自我監督,TFT重視互動對話對象的需求,與謹慎挑選能夠讓對方理解的呈現方式,因此致力將資訊透明公開,以期達到看財報就可以依照數字來理解這個組織正在做的事情。
在財務規劃上,為確保老師在兩年期間能夠穩定提供優質的教學品質以及組織順利運作,TFT也會提前規劃準備好兩年的預算。
成為跨領域專才的職涯首選
TFT在招募成員時運用了與過往有些不一樣的思維,對於組織使命的認同很重要,但並非成為進入組織工作的唯一條件,同時必須兼具達成組織目標的潛力,依照個人專業能力安排在最能發揮長才的位置,以達到最大化人才與組織的效能。在組織內工作同時也能累積可轉移的專業能力,在新型態組織工作等同另一種個人職涯發展選擇,對於年輕人才較有吸引力。另外,董監事會也來自各方領域。董監事除了是監督的角色,更是擔任諮詢與經驗分享的角色,從各自的專業出發,提出相關的疑問以及建議,留待執行團隊自行找尋問題解答。
創造正向人才流動的循環,而非只是個人的善心犧牲
在工作薪資上,刻板印象中,NGO組織的薪資往往不符合養家活口的期待,薪資低也成為部分有志加入的潛力成員需要面對的魚與熊掌問題。從TFT力行高效能的營運管理模式推論,便不難理解組織對於優質人才的高度需求,但唯有「薪資正常化」,才能招攬到優秀人才,組織能更有效地完成使命,優秀人才相互吸引優秀人才,在公司及社會中形成正向人才流動的循環,而非只是個人的善心犧牲。
強調組織成員的學習成長
TFT從第一線的老師到組織內部人員確實實踐了學習型組織的原則。教育平等的共同願景先凝聚組織成員聚集,在甄選教師的過程中也不斷確認目標一致性,透過教練與督導的定期陪伴與面談中,改變個人舊思維的心智模式進行創新以超越自我,反覆練習從識別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在問題發生之前便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和討論,讓團隊智慧大於個人智慧平均值的團隊學習引導組織發展,刺激組織內部不斷再造的潛力,以具備超前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