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馥伊(文編志工)
後記:
本篇文章採訪於 2020 年 6 月,並於 2021 年 10 月更新後記。
在 NPO 擔任總監職務之後,還會有什麼職涯發展的可能性嗎?
杜瀛在加入 TFT 三年後,從影響力發展部總監轉任永續長,這是過去不曾在 TFT 出現的工作內容,甚至連職稱都是杜瀛與董事會討論職責後,一起想出來的。
在影響力發展部的期間,杜瀛與團隊共同創造了募款成長 50%、送出計畫成員數翻倍的成果,但這樣的成績沒有讓杜瀛安於現況,反而促使他思考:「好的領導者不是一直在同個位置上,而是不斷為自己與團隊創造機會。」所以在因應 TFT 組織需求跟個人發展意願,杜瀛與董事會設計出永續長這個職位,負責組織的策略、財務和人才的永續規劃,帶動跨領域的外部夥伴,共同回應教育不平等問題。
杜瀛認為,職涯就是一趟旅行,你可以選擇大眾運輸一路往前,清楚知道時刻表、在哪裡換車也可以是自己規劃的冒險,創造你想要的選擇。規律能帶來安全感,冒險則有驚喜與收穫。但 You only live once,對於為自己規劃一場冒險的杜瀛來說,能創造出喜歡的選擇是這趟旅行中,很有意義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龍龍頭」是他在TFT內部的職稱,名片上印的職稱則是「影響力發展部總監」——中文名字諧音Doing的杜瀛,在辭去IBM GBS(全球企業諮詢服務)的企業轉型顧問工作後,加入TFT負責對外關係與影響力實踐。尤於影響力發展部主要工作內容是對多元利害關係人傳達TFT的故事,因此,TFT都用「故事龍」稱呼這個部門。
離開IBM,加入TFT,在大眾眼中看來的不理性,其實是最深刻的人性。
Doing第一次接觸TFT,是在台大國企所就讀時,執行李吉仁教授「策略顧問—方法與實務」的課堂專案。專案結束後,TFT邀請Doing加入成為後勤團隊。然而,當時的他拒絕得乾脆,表面上說的是「如果無法義無反顧的投入,就不希望自己成為艱辛旅途上的負擔」;實際上,不論是對成長的想像、薪酬福利的成長空間、社會期待的安全感,IBM都更具吸引力。同時,過往在IBM實習的工作經驗,也讓他認為熟悉又樂在其中的顧問工作更適合自己。
「人比較容易喜歡曾接觸過的、熟悉的東西,比較容易害怕陌生的事物。但是,是我真的不喜歡,還是那只是陌生感造成的不安與害怕?」
來自「The Other Side」的呼喚——看見TFT的需求,選擇勇敢的自己
第二次收到加入TFT的邀請時,Doing正在IBM執行企業社會責任相關專案「服務獎助計畫(Impact Grants)」,協助TFT透過導入Salesforce進行捐款人關係維護的數位轉型。專案的誕生,來自於IBM台灣跨部門團隊的支持,願意以專業服務培力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當時,TFT正面臨組織創立以來第一次招募計畫成員人數下滑的挑戰;Doing則剛剛成為IBM的專案經理。在服務獎助計畫以外,Doing絕大多數時間是與團隊成員一起在世界各地出差,協助客戶導入新的工作思維與方法。
這一次,TFT的邀請在他心中產生不同於以往的迴盪。他說,這個邀請像是電影大娛樂家的主題曲〈The Other Side〉,在整個出差的過程中不停挑戰他: “Don’t you wanna get away from the same old part you gotta play. Cause I got what you need, so come with me and take the ride It’ll take you to the other side. (你難道不想轉換你所飾演的角色嗎?我有你所需要的,所以加入我吧!這將會引領你到你從未見識過的世界。)” 他深深感受到,自己有了對加入在非營利組織另一邊TFT的好奇。
「TFT可能比IBM更需要我」,Doing說。當時TFT正準備進行第六屆招募計畫,面臨TFT計畫成員人數需成長的挑戰。面對這樣的挑戰,TFT可能需要跨領域人才的加入,一起協力激盪新方法;若以TFT還想創造更大影響力的願景來說,未來只會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困難的挑戰,而跨領域人才長期的持續投入是不可或缺。如此才可能有新方法解決新問題,而不是限於舊方法解決新問題。
越是複雜的社會問題,越需要多元人才的協力。
「規模成長的挑戰讓我省思,我能不能為TFT做點什麼?」他說,在外商企業如IBM,每年都有優秀的人才搶著加入,非營利組織則從招募的起點就很挑戰⸺試問有多少人想過加入非營利組織?最後又有誰真的加入非營利組織?
「但事實上,越是複雜的社會問題,越需要多元人才的投入。」如果非營利組織缺乏人才,就難以與時俱進的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長期下來,也難以為議題創造可衡量的改變。看見TFT的需求,Doing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該加入TFT。
他開始思考TFT對自己的意義。「從自利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需要TFT,可能比需要IBM更多。」從小到大,Doing都被教導要追求主流社會所定義的第一志願,他發現自己從來沒有做過自己想要的選擇。他厭倦了這個活在社會期待框架下,永無止境的追求第一志願、與他人比較的生活。他想回到自已,做一次不論是理性或感性上自己都「想做」而不是「該做」的選擇。
二十年後的我回頭看現在,我會比較喜歡選擇TFT的自已,因為他蠻勇敢的。
「二十年後的我回頭看現在的自己,不管那時的我在哪裡,我會比較喜歡哪一個自己?」帶著一種極其真摯的眼神,Doing說出心聲:「我會比較喜歡選擇TFT的自已,因為他蠻勇敢的。」對他來說,選擇時最重要的考慮不是好或不好,而是自己勇不勇敢。因為好或不好背後都帶著特定價值觀,而價值觀無形間就常是社會期待預設的思考框架。「我沒有選擇更好,我只是選擇一個比較勇敢的自己。」相對於分析TFT對人才有需求時的振振有詞,說出抉擇關鍵的他,語速慢了下來,音量稍微降低,但是語氣溫和而堅定。
看見TFT的需求、確認自己想選擇勇敢後,Doing著手克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身為家中獨子的他,一直都期待自己經濟上能夠支持家裡,也在乎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涯選擇。面對這個課題,他認為,坦誠的和家人溝通彼此對經濟、對未來的期待是解決的方法。「即使和父母有再大的代溝,你的責任是和他們溝通,而且負責任的把你承諾的事情做到好。就算他們沒有完全接受也沒關係,但你要負起證明的責任。」他相信,透過真誠的溝通,負起證明的責任,父母終究會支持孩子。
抵達The Other Side——在TFT的挑戰與看見
加入TFT後,Doing任職影響力發展總監,負責所有TFT的對外溝通與合作事務。在他身上的責任,是TFT過往建立的基礎,以及在此之上需要再成長的目標;包含與10多位同部門夥伴共識,每年支持組織營運的募款,以及維繫超過兩千名人才願意註冊甚至申請TFT計畫,挑戰一份至少兩年的教育現場工作。這是他從未承擔過的責任與挑戰。他說,自己因為選擇勇敢加入TFT,而接受比較大的挑戰,自己只能再選擇勇敢,並加倍努力。
過往在IBM工作的經驗,則讓Doing具有充足的能量面對挑戰。「我很感謝IBM和客戶給我很多栽培跟歷練。在IBM,有很多優秀的同儕和前輩帶你用很多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也有足夠多的困難,甚至是讓我害怕的挑戰,讓我去承擔和克服。」
我看見的是,企業容易被短期業績的壓得喘不過氣,著重於更有效率的處理事情。但是,TFT相信人和事不能簡單的用二分法切割——事情是人所成就,因此要成就事,也需要同時成就人。
加入TFT,除了要承擔更大責任,Doing也同時面臨從企業轉換到TFT的適應。他TFT的第一個驚訝,發生在一次開會議程沒排滿時。他以為夥伴們會當場多安排一些討論事項,夥伴卻提議,來聊聊大家最近過得如何。「我看見的是,企業容易被短期業績的壓得喘不過氣,著重於更有效率的處理事情。但是,TFT相信人和事不能簡單的用二分法切割——事情是人所成就,因此要成就事,也需要同時成就人。TFT強調透過自我覺察和團隊間的互補,一起完成事情。所有問題背後都有人,甚至包含在其中的自己。」
這是Doing在TFT的第一個看見——TFT相信人和事一樣重要且無法切割。
另一個故事,則翻轉了他對領導關係的既定想像。有次他詢問夥伴,是否能參加一場知名企業的分享會。他原以為大家會回答是否可以出席,夥伴卻先問:「為什麼要去?」。不同於一般企業階級分明的單向領導關係,TFT的組織文化強調人人都是領導者。在TFT,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為何而做、共同思辯如何最有效率地達成目標,透過相互領導的過程,向共同的願景邁進。
這是Doing在TFT的第二個看見——TFT打破職級與領導者之間的既有關係。
「我很感謝我的團隊,讓我在挑戰目標的同時,幫助我看見我自己的不足。我不懂得,除了達成目標,也需要看見他人的需求;我不懂得,職級、權力、知識、能力不代表一切——團隊能夠前進的關鍵,不在於誰一定要比誰優秀,而是我們能夠彼此聆聽、有好的提問,一起共創和成長。」加入TFT後,Doing看見自己的不足,從中成長。
為高需求地區孩子找到老師的滿足
除了挑戰與成長,在TFT工作更帶給Doing不同於以往容易被量化的滿足感。加入TFT時,Doing面臨的是TFT計畫規模需成長的挑戰;加入隔年,他與團隊共同努力,讓招募計畫成長了70%。那一刻,他很滿足。他強調,那不是數字帶來的快樂,而是一種滿足——可能高需求地區的孩子,因此多出70%的機會能擁有一位TFT計畫成員的兩年陪伴。
這樣的滿足感背後,源自於他在花蓮跟著一位TFT老師上課三天的看見。Doing看見,TFT計畫成員可以蹲下來,跟孩子講話;儘管孩子進步得很慢、儘管孩子大哭大鬧,計畫成員還是耐心等候、幫助孩子看見自己。他說:「我從來沒有覺得老師的影響那麼重要。」也因此,本來在IBM時就習慣熬夜加班的他,加入TFT後更放不下工作上精益求精的執著。
「以前在IBM熬夜到兩三點做簡報,想的可能是做不好還有機會再修正;可是,在TFT工作的時候,我會想到那裡的孩子。做專案的時候,我會覺得,我要再多想一下。」看見孩子,看見社會的需求,更看見自己可能帶來的改變,是工作給Doing最大的滿足。
在TFT工作,成為一個比較喜歡的自己
回頭審視自己走過的路,Doing認為,人才是TFT或非營利組織最根本的需求,「我們社會的氛圍都期待社會問題更好,卻沒有更多的人才實際投入讓這個產業更好」。所謂「有人,才有產業」,比起在IBM執行專案支持TFT,他認為加入TFT才真正回應需求——關注很簡單,分享很簡單,批評很簡單,加入改變的行列親身行動,是最難的,卻是最需要的。如同自己的名字,Doing相信行動的力量。
行動後才能看見你想看見的改變。你會變成一個你比較喜歡的自己。
身為IBM專案經理,卻選擇轉換領域成為TFT影響力發展總監的Doing,想對有相同職涯選擇疑慮的朋友們說,最重要的是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如果你是在找第一份工作的學生,我會說,找工作可以想的事情,不見得只是你想要什麼、你會什麼。試著想想,這個社會需要什麼?你在意什麼?這樣或許可以讓你把工作做得更好,而那些東西可能就是你想看見的改變。」
「如果你是上班族,問問自己,工作是為了什麼?為了錢、為了穩定生活?或者可以是為了一個更好的社會?加入TFT之後,不管是上班或加班,我們都多了一個不放棄的理由——願有一天,台灣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優質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同時,你也會得到,一個過程中被挑戰逼得越來越勇敢的自己。」
我們最應該害怕的,不是無法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是屈就於現在這個不太喜歡的自己。
如同自己所經歷過的掙扎,Doing明白面對選擇與轉換,人總是太容易被很好的藉口綁住,例如:自己還太年輕需要歷練、等著退休後再做。
但是,他鼓勵年輕人:「只有行動後,才能看見你想看見的改變。這個改變還不是在社會上,而就在你身上。你會變成一個你比較喜歡的自己。我們最應該害怕的,不是無法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是屈就於現在這個不太喜歡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