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屆TFT計畫成員宜嘉老師的班上,有一個孩子叫言言(化名),言言待人相當溫柔,也總用溫暖的笑容回應宜嘉。碰上課業的問題時,也總能耐心低頭努力,被同學比較不禮貌對待時,也總是以「算了,沒關係」淡淡一句話帶過。
可是,有天言言的情緒開始崩潰。在短短幾天中,他開始指著同學大吼大罵、甚至拍桌子、丟東西。即便宜嘉在這個過程不斷地陪伴在言言身旁,卻也不見他的情緒和緩。直到有一天,當宜嘉再次問了言言那麼生氣的原因時,言言說出了「我忍不住!」。宜嘉才發現,可能不是言言選擇用這個方式宣洩憤怒,而是他「沒有其他選擇」。
經過了解才知道言言的學校生活並不輕鬆,在低年級被霸凌、學業成績不理想,或是被班上同儕排擠,這些都成了累積在言言心底的壓力。最後他只好把刺裝備在身上,以免再次受傷。而宜嘉也知道,接下來她得讓言言知道班上是安全的地方,讓他能暫時卸下他身上的刺。
因此,宜嘉除了請學校的輔導老師跟言言聊聊外,她也注意到在這段時間內,第一次遇到這些情況的其他孩子一定也有受到影響。宜嘉也決定在關心這些孩子的同時,帶著他們看見問題的可能性、看見言言可能正面臨的困境、試著換位想像言言的感受,並邀請他們一起化作力量、支持言言。
在經過這些討論後,班上的孩子慢慢地開始主動關心、陪伴以及鼓勵言言;更在言言情緒比較不穩定的時候,給予他更多的諒解與空間。雖然言言心中的傷口沒有那麼快癒合,但他的笑容慢慢回來了。
老師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練習走出自我懷疑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宜嘉努力地跟言言、言言的家長還有其他老師討論,甚至上網查了資料,列出了當時所能想到的所有方法,動用了當初能接觸到言言的任何資源,但情緒好像一直沒有平復的言言卻讓宜嘉不斷地陷入自我懷疑。
直到有一次,有一位老師對宜嘉說:「這樣也很好,至少他開始學會表達他的痛苦了。」才讓她意識到,她該做的不是讓孩子「恢復」以前的樣子,而是讓這樣的狀況變成一個「轉機」,讓言言學會將內心的壓力透過適當的方法發洩出來、讓言言學習面對不好的情緒。
事情暫時告個段落之後,宜嘉回想自己這段時間的發現及感受,並在跟夥伴的討論中,看見自己的付出、努力及收穫。宜嘉相信或許當時的自我懷疑到現在還是沒有答案,但是面對著漸漸恢復笑容的言言、看著更能接納彼此不同的孩子們,這些一點一滴的努力都會化作一顆顆的種子,埋在孩子們與自己的心中,總有一天,會因此而長出一些美好。
加入TFT計畫,讓未來多長出一點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