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3 日,在 TFT 台北辦公室舉辦了一場徵才說明會「Good job! 在 NGO 的非典型職涯」。線上下共超過 150 位有就業經驗者參與,一起聽聽執行團隊的夥伴分享在這條「非典型職涯」上的心路歷程。
首先創辦人兼董事長劉安婷錄製了一段影片,以三個「有差嗎?」來開場。
第一是「有差距嗎?」安婷提到今年五月疫情突然升溫,城鄉資源的差距更為明顯;第二是「有差別嗎?」許多人會認為自己的投入沒有用,無法造成差別,但安婷認為 TFT 的經驗讓我們看見改變正在發生;第三是「有差勁嗎?」安婷認為沒有差勁的小孩或家庭,我們也不是因為比較優秀才去拯救他們,只是我們剛好幸運地站在一個可以選擇職涯的位置而已。
那我們該如何選擇職涯呢?若「擇善 Good 職」後,又該如何在這條 NGO 的職涯中發揮影響力呢?
培育人才的基地,用創新的態度面對挑戰
前奧美總經理、TFT 現任董事王馥蓓表示,她看見 TFT 面對的挑戰不比企業少,且 TFT 邁向卓越的態度、創新應變的能力,讓所有夥伴不會僅遵循過往既有的模式,而不斷與時俱進。她認為,在非營利組織的經驗對未來的職涯也是很有幫助的,「如果你連『NGO 的理念』這麼難的東西都能行銷出去,我相信你到任何企業去賣任何產品都不會有問題。」
此外,TFT 的董事會也成立了各委員會,其中一個為「人才委員會」。在這個委員會中,TFT 核心執行團隊會擬定長遠的人力發展計畫,希望讓每個在 TFT 的夥伴,都能基於各自的需求培養出各自的能力。
「TFT 就是培育『人』的工作。」已在 TFT 工作八年的執行長施惠文表示,許多人會問她在 TFT 是如何爬到這個位置的。但她認為,除了薪資跟升遷外,「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成就怎樣的事?」才更應該是所有求職者要思索的。因此,在 TFT 沒有固定的升遷路徑,每個夥伴都能基於自己設下的目標,挑戰不同的任務。
喜歡所做的工作,喜歡做這個工作的自己
從營利企業到 NGO 的職涯轉向著實讓人猶豫與擔心,這場說明會也邀請了兩位先前在企業界工作的 TFT 夥伴,聊聊他們如何「擇善 Good 職」。
行銷企劃資深專員劉姝麟(Audrey)過去在 P&G 擔任行銷總監,一年多前來到 TFT 後有了一些發現與轉變。當她全心投入自己在意的議題後,她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厚度。即便行銷目標從過去的新台幣 3,000,000,000 元,到現在的 75 名老師,但她卻真真切切看到自己的行銷為教育不平等帶來的改變與影響力。
另外,她也認為 NGO 的行銷並沒有比較簡單,「以前行銷一個產品,可能是要讓幾千萬人願意跟它『約會』;但 TFT 計畫是個兩年的承諾,要找到一百個願意跟你『結婚兩年』的人,超難的!」此外,在新創組織許多時候必須扮演「開創者」,雖然挑戰性高,但也相對更有成就感。「硬要說的話,在 TFT 工作讓我覺得我市場價值變更高了呢!」她笑說。
三年前加入 TFT 的永續長杜瀛,過去在 IBM 擔任顧問。他援引之前主管曾對他說的話:「Nobody cares your career.」認為只有三個人能回答職涯疑問——三個都是「自己」。
他說,許多人都在追求「work-life balance」,但他認為首先可以問問「加班到夜深人靜的自己」,是不是「work-like balance」?是不是喜歡現在的工作與自己?再來也可問問「80 歲的自己」,是不是會後悔過去的決定?最後可以再問問最渴望自由的「18 歲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朝向自己的夢想邁進?
Audrey 和杜瀛過去都曾說道,來到 TFT 是為了成為自己更喜歡的自己。
三個步驟,重新檢視自己與職缺的關聯
營運管理部總監王麗淇於說明會最後,以人資專業及自身經驗提供三個步驟給求職者參考:首先「回顧自身」,重新檢視自己與職缺之間的關聯;再者「具體展現」,思索自己能帶來什麼影響力;最後「善用實例」,以過去的故事或他人的回饋取代空泛的特質形容詞。
許多人於演講結束後問道,求職者的能力、經驗與特質,TFT 會如何排序?執行長惠文表示,能力與經驗雖然重要,「但我們在意的並不只是你有多少能力與經驗,而是這些帶進這份工作後能轉換出什麼火花。而這就跟特質比較相關了。」
「不要因為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所以選擇加入 TFT。這裡並不是療傷的地方。」永續長杜瀛說道。許多人對 NGO 會有刻板印象,如充滿愛心、不追求競爭等,但執行長惠文引用電影的台詞:「我們選擇登陸月球,不是因為這很簡單,而是因為這很困難。」
TFT 要解決的是複雜的教育不平等議題。若自認已經做好準備,執行長惠文說:「就投履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