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杜瀛
疫情帶來的教育挑戰,難有單一組織能獨力面對
2021 年 5 月教育部宣布全台因應疫情,隔日起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對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孩子都是巨大的衝擊。疫情這把雙面刃,一面是創造危機,可能加劇學習落差;一面也開啟轉機,促使政府、學校、企業與社會大眾省思,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模式是最適合台灣孩子面對多變未來的唯一方式嗎?當 TFT 面對偏遠地區現場錯綜複雜的挑戰,再加上如疫情般層出不窮的新變化,需要透過生態系不同角色的串連與合作,帶動教育創新。
麥肯錫顧問公司協力 Education CoLab、屏南合作國小,回應教育挑戰
具備解決複雜與陌生問題專業的策略顧問 —— 麥肯錫顧問公司台北辦公室,於全台疫情大爆發前,主動與 TFT 討論彼此如何協作,共同發揮對社會的正向影響力。隨著討論推進,合作範疇擴大至 Education CoLab 與屏南地區的 TFT 合作學校,期待共創教育創新。
麥肯錫顧問公司全球董事 Frank Chu、Denise Lee 回顧:「麥肯錫在大中華區實踐社會責任的特別之處,在於提供具影響力的 NPO 公益顧問案服務,以支持 NPO 推展創新與影響力。之所以選擇與 TFT 合作是看見麥肯錫與 TFT 有相同願景 —— 期待台灣孩子不論出身與背景都能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包含基本學力與非認知能力;且 TFT 和麥肯錫都注重看見系統性的影響,並具備實踐目標的領導力和動能。」
半年以上的合作歷程,麥肯錫團隊有超過 10 名的顧問投入專案,不只在台北遠端研究,更是移居恆春半島超過三個月,深度理解第一線教學者與學生的日常;CoLab 串連具現場教學經驗的 TFT 校友邵恪玄與胡茵、KIST 三民國中林國源校長,以及善於將概念實體化為數位平台的均一平台總監 Young,協力推動專案。
偏遠地區、非認知能力專業上擁有豐富經歷的林國源校長說:「過往在偏遠地區的學校與老師,都扮演著很好的補位、支持家庭的角色。但是疫情來了後,我們發現學生離開真實的學校場域後,可能學習投入的情況不如預期。這讓大家思考,我們是不是除了知識、技能外,也同樣需要重視非認知能力、品格,才能幫助學生長出自己的肌肉,應對各式的挑戰」。
團隊透過多次與學校的工作坊與訪談,探索出在後疫情時代下,如何預備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模型 —— 賦能學校老師和培育孩子具備「非認知能力」,如:養成孩子疫情時,在家學習可以「自律」地準時上線,以及老師雖不在身邊督促,仍能「負起責任」完成作業等。
因此,團隊著手開發一套數位平台,協助老師發展和追蹤孩子的非認知能力,主要涵蓋傳遞教學方法的入門指南、彈性的個人化追蹤分析,以及交流經驗的教學社群。
隨後,7 位學校老師進行三週的平台測試,引進專案合作的謝郁如校長提到:「透過這次的合作專案,我很明顯地看到老師能夠將非認知能力轉化為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並與孩子對話」。參與的老師也認為平台方便易用,且能協助觀察與記錄孩子非認知能力表現,張皓鈞老師表示:「這個平台能提供孩子在非認知能力發展的數據,看見孩子發展的歷程,就可以提供學生個別化、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近半數參與的孩子在短期內達到「自律」與「負責任」的進步,初步成果給了團隊持續優化的信心。
Frank 與 Denise 認為能達成此成效的關鍵是有明確的影響力途徑,以孩子為中心,邀請重要關係人(國際間與在地的專業夥伴、學校領導人、第一線教師與學生)成為「共創者」,為共同的影響力與目標努力。在過程中,快速進行開發與試用後,進行回饋與修正。
透過跨域專業的長期合作,累積從點到面的社會影響力
從一個點的公益專案延伸到跨組織、跨縣市到學校現場的駐點專案,TFT 始終謹記改變不是一蹴而就,也難憑一己之力實現。未來持續朝三個方向努力:
一、CoLab 和麥肯錫協力深化和拓展此平台,供更多教育現場夥伴使用。
二、非認知能力作為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心能被更多人關注,發展有助孩子面對未來的教育模式。
三、透過此專案激發更多跨領域生態系夥伴合作的機會,任何人或組織、任何專業背景,都能一起為台灣的教育均等盡一份力。
林國源校長說:「這一次從 CoLab 與麥肯錫的合作,看見了麥肯錫公司運用數據本位的思維及能夠快速迭代的能力,對於台灣的教育創新會是很好的啟發」。身為專案重要的推行者,Frank 和 Denise 期待這 6 個月的合作是一個起步,未來能從教育界、企業與 NPO 的共同合作,嘗試更多元的教育創新模式。相信集眾人之力,長期積累就能產生帶動改變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