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美國的高薪工作,回來台灣成為TFT老師;又在兩年計劃結束後,加入TFT執行團隊。面對這樣的生涯規劃,現任TFT校友發展組組長的鄭雅心笑說,自己就像統計上的outliers(離群值),從來不走中間的路,但他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想要做更多的事情
南大教育系畢業的雅心,是在師培體系下培養出來的標準小學老師,但他卻從來沒認真想過這件事,「如果人生中有十件想做的事,當老師可能是…第七件吧!」雅心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老師,但心中那股想要做更多事情的抱負讓他清楚了解到:當老師不是心中最想做的那件事。
到紐約就讀「教育領導、政治及倡議」研究所時,雅心萌生在教育NGO工作的念頭,「倡議有很多種形式,比較激進的如立委、議員等不是我想要的。」同時,他也在紐約下東城的一間小學擔任「實習校長」。在這間擁有許多特殊境遇孩子的學校中,雅心嘗試以「親職教育」協助家長們了解孩子的學習;此外,也跟著校長奔走於州政府、教育局間,學習倡議與協商的能力。美國的工作經驗,讓雅心將心中那個「想要做更多事情」的夢一點一滴地實踐。
帶著兩年的看見加入執行團隊
一次的因緣際會下,雅心認識了TFT,看見安婷演講中秀出的照片。「左鎮!」他回憶當時的驚訝,「我是台南人,但我不知道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居然是偏鄉!」於是,他開始投入偏鄉的研究,也毅然決然地投下TFT兩年計畫的報名表。
「本來,我回來就是想要繼續做倡議及政策。但是,基於我從來沒有到過台灣的偏鄉;而且離開台灣四年了,我不確定我對於台灣教育現場的理解是否是真實的樣貌。於是,我認為可以利用這兩年去蹲點。」因此,雅心在兩年計畫中實地蒐集資訊,了解偏鄉的需要,親眼看見許多政策施行的困境,最後帶著滿滿的收穫回來到他真正想走的軌道上:加入TFT執行團隊,成為校友發展組組長,繼續為NGO的政策倡議努力。
大家一起做,這個體制才會鬆動
當老師的兩年計畫結束後,將變成「TFT校友」,而如何讓校友們繼續在各個領域以這兩年的經驗發揮長期影響力,這便是校友發展組組長雅心的任務。
在老師第二年的服務時,校友發展組與培訓支持組便會開始共同規畫一系列領導力課程,包括:教育系統觀、跨領域座談等;同時,校友發展組也會提供人資顧問、coach等資源,幫助老師接軌未來,並依照每個老師不同的需求,發展不同的「校友路徑」,協助降低門檻,加速這些長期影響力的發生。
「教育的議題從來都不是只發生在教室裡面,它其實是很結構性且一環扣一環的議題。」校友發展組的工作正是雅心的初衷,透過將校友一個又一個送至社會上每一個環節,讓校友在不同場域發揮他的影響力,這個議題才可能有被解決的一天。「唯有在每一個環上都有我們的人,然後大家一起做,這個體制才會鬆動。」
沒有人能告訴你正確答案
雅心認為,兩年計畫中的領導力課程對他現在的工作很有幫助,「一個是培養系統觀,另一個則是培養問『為什麼』的習慣,還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在做任何決定之前,他會不停地問:「為什麼要安排這個課程?」、「為什麼要辦這場跨領域座談?」同時,在與人洽談之前,他會認真地思考與對方的關係,希望能朝著「雙贏局面」前進。
在剛加入TFT執行團隊時,雅心被高轉速的工作環境嚇到,「我知道TFT的轉速是快的,但我沒有想到那麼快!」他花了一些時間適應,試著去跟上,學習做好時間管理,了解每次的溝通都是有成本的,必須要最有效率地運用。
「邁向卓越」與「以終為始」是雅心最喜歡的兩個核心價值。「校友的大架構是很抽象的,沒有人能告訴你正確答案。」因此,他會花很多時間蒐集資訊,向夥伴們請益,總是秉持著心中的相信,盡力優化校友發展的藍圖,安排適合的課程。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但當看到美麗的果實長出時,心中便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與快樂,「即使校友的發展是有一定範圍的,但單獨看每個人的不同發展是很有趣的。」
「在加入任何組織之前,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在雅心自信的談吐間,我們可以看見他的勇氣。放棄眾人稱羨的康莊大道,走在一條窮鄉僻壤的小路上,他依舊能夠勇敢地大聲說:「這本來就是我想要做的事!」
林思皓
TFT文字編輯志工
新竹雲林閩客混血兒,生於台北,但台中才是我的家。
患有故事成癮症,三餐可以不吃,但故事不能不聽。於是,逐故事而居,逐來了TFT。故事作為生命的媒介,畢生目標為宣揚故事的力量,讓沒被聽見的聲音被聽見。
教育讓改變得以發生;透過文字,我希望讓改變得以傳播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