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十屆 TFT 計畫成員 鄭惠倫(曾任 NGO 企業關係發展專員)
小魚(化名)可能是我遇過,最善良單純的 12 歲孩子。
翻閱小魚的學籍資料和輔導紀錄,最顯而易見的是總是墊底的學習成績,其次是過去師長對她擅於勞作、樂於助人的描述。回想開學前和小魚媽媽的家訪電話,媽媽只說「我可以感覺到我的孩子心裡有很多話,但她不擅於表達,很擔心她以後吃虧」。
內心豐富,卻在學習上格外吃力也沉默寡言的小魚
誠如學校過去的紀錄,小魚在學科學習上顯得格外吃力,課堂上很難跟上進度,作業完成度也極差。但她在體育活動和打掃清潔上,特別認真與在行。也誠如媽媽的擔憂,小魚在公眾下較寡言,遇到有壓力的場合容易逃避,但我也看見她很會照顧低年級的孩子,也很喜愛小動物。她的內心活動豐富,總是在獨處時,能聽到她有意無意冒出來的分享。例如她自願在早自修時間獨自整理圖書室,當我和她一起工作時,會聽到她用微微雀躍的語氣,帶我去看她看過哪些書。
由於學習成就較低,加上過於好的脾氣,使得小魚在班上不僅沒有任何話語權,甚至常常成為同學使喚的對象。我觀察到班上其他男孩,總是不注意自己對她說話的語氣;其他女孩,則似乎用小魚的代勞,來交換和她們相處的機會。
當我們都哭了的那次,我才發現原來「表達自己」我也沒有學過
我很重視孩子勇於表達個人感受與想法,不論正負面,更將此落入班級規範中。一次班級衝突,負責掃地的男孩指責小魚座位周遭總是充滿垃圾,小魚便哭了。女孩們紛紛圍在她身邊安慰,此情此景,我的心情卻十分複雜。藉由此機會,孩子們去科任教室上課,我將小魚留在教室,和她說老師知道,座位上的髒亂大部分都是同學製造後「請她幫忙」處理的垃圾,也向她分享老師一直以來的觀察,以及老師為什麼沒有直接介入的考量,期待她能試著「勇於拒絕」或是至少「主動尋求幫助」。
靜靜聽我說的小魚,兩眼直勾勾盯著我,眼淚突然掉下。那瞬間我腦中快速閃過,12歲的自己,面臨天大的委屈,真的可能這麼勇敢的面對同儕嗎?情緒猝不及防,我至今仍無法解釋那究竟是什麼,最後也讓我失去控制地落淚。我才發現,原來自己之所以如此執著孩子應「勇敢表達」,是對自己童年時未盡事宜的某種補償心理。
當我們都哭了時,老師才發現自己的課本上也沒有教,沒有教 12 歲的我,該怎麼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穩定住自己的心。
「但我們還是可以一起,練習將想說的話說出來對嗎?」我說完,小魚也點點頭。
之後的某天,體育課過後,我聽見小魚和同學說「我現在有點忙,你可以自己去裝水嗎?」然後小魚回頭認真看了我一眼。
我們時常提醒自己注意,但又不自覺複製著個人成長經驗中的蛛絲馬跡。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誠實面對」孩子,竟也換得誠實面對自己的機會。我遲了很多年才學到,但很高興是和小魚一起,就像我喜歡的《克卜勒》唱道:
一閃一閃亮晶晶 好像你的身體
藏在眾多孤星之中還是找得到你
掛在天上放光明 反射我的過去
提醒我 我不再是一顆寂寞的星星
「勇敢表達」這一課,若想像各種可能,相信是會不同於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