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FT 觀點

教師也是終身學習者—教師專業發展現況

入校服務後,面對頻繁變動的教學現場與教育趨勢,教師的學習與成長也不能就此停滯。

教師專業發展方案提倡在職教師自主進修

入校服務後,面對頻繁變動的教學現場與教育趨勢,教師的學習與成長也不能就此停滯。有效的在職訓練系統不僅能支持教師發展回應教學現場需求的專業能力,更能培養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進而能引導啟發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根據《教師法》1三十一至三十三條,教師接受聘任後,有持續參與在職進修及研究的權利和義務,而中央主管機關也應規劃多元之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制度,支持教師專業發展。

延續《教師法》1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提倡,教育部進一步訂定《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作業要點》2,補助辦理教師專業成長、初任教師輔導、教師專業成長區域網絡,及專業人才之培訓認證等項目,鼓勵教師依校務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及學生學習需求,以自願方式自主規劃專業成長計畫。要點也進一步指示教育部和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分別設立中央和地方教專輔導團,並建置教師專業發展支持作業平台,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支持學校和教師專業發展(然線上平台已於108年4月停止服務)。

現行教師專業發展系統大致受教師肯定,但尚有無法有效回應現場需求之處

台灣現行教師專業發展系統是否真能有效支持教師發展專業能力?OECD2018年進行之TALIS(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3調查,台灣91%的受訪老師認為職前和在職培訓對其教學有正面效果,此外,持續參與有效培訓的老師,其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滿意度均高於同儕。但同時,受訪老師也指出目前專業支持仍不足的面向:資訊融入教學、多文化/多語言教學,以及特殊教育。其中,儘管60%的受訪老師表示近期曾經參與資訊融入教學的相關培訓,仍有24%的老師反應自己在資訊融入教學方面知能不足,有高度進修需求。

另外,在回應學力落差方面,根據《親子天下》2015年6月針對全國一百多位現場教師做的網路民調4,高達近九成的教師表示,班上學生的學力落差已對班級經營和教學帶來困擾。然而,近七成的教師認為參加教育部規定強制參加的補救教學研習對教學沒有幫助,只有不到30%的教師認為參加這類研習對後段學生的補救教學有幫助。

在特定教學領域教師們仍需要更有效的支持,其中,偏鄉學校教師的挑戰更大。

由上可見,儘管總體而言台灣教師的專業發展系統對現場教師的教學是有幫助的,在特定教學領域教師們仍需要更有效的支持。其中,偏鄉學校教師的挑戰更大:一方面在上述資訊融入教學、補救教學、特殊教育等領域偏鄉學校均有高度教學需求;一方面偏鄉小校因為在地人口組成、產業文化不同,教學挑戰也更為多元。然而,偏鄉學校因地處偏遠等限制,經常面臨人物力資源不足且培訓成本高,導致無法因地制宜有效回應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困境。

為回應偏鄉學校上述挑戰,《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5中明文鼓勵中央補助地方成立「區域教育資源中心,對偏遠地區學校提供課程與教學之研究及行政支援」。然在108年頒布的《補助偏遠地區學校及非山非市學校教育經費作業要點》6中,卻沒有明確細則和補助,鼓勵地方政府推行區域教育資源中心。教職員專業發展也只占補助作業要點中眾多補助項目之一項,額度根據109年7月更新之補助內容,每校最高補助25萬元。目前有嘉義縣阿里山與茶山水7台南市8等三處根據偏遠教育條例第19條成立區域教育資源中心。

大家怎麼做?

穩定高品質的師資有賴全面而謹慎的政策考量,以及一致且持續修正的政策實踐。在台灣現行的教育脈絡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賦能教育體系持續支持教師成為具備有效教學能力,並且對教師工作有強烈動機的教育領導者?以下我們嘗試蒐集國際和台灣在地的經驗,舉出一些可能的前行方向:

發展更彈性、更因地制宜的教師專業發展系統

◆ OECD發現,澳洲和新加坡等學生PISA成績亮眼的國家,會針對初任教師提供浸潤式培訓、在校督導、以學校為單位的工作坊、教師反思自評工具等資源,幫助教師連結理論與實務。 

◆ OECD綜合各國經驗,整理出成功教師專業發展系統的三個共通點: 針對初任教師設計強制性的實務學習環節,在教師執教初期積極建立教師理論和實務的連結;多元且客製化,能實際回應教師在學校需求的教師專業發展系統;將教師的持續發展和成長納入多元教師評鑑的一環,打造校內教師持續共同學習的風氣

◆ 台灣瑩光教育協會透過長期入校陪伴計畫,與合作學校每月一次討論,逐步根據各學校盤點的需求共創客製化培訓,規劃有關學校人才培訓、學校整體檢視與調整、社群經營、課程研發,及教學精進等主題的長期培訓課程,也根據學校狀況引介合適的講師與資源,以回應每個學校獨特的願景和需求。

參考資料列表

  1. 教師法(2019年6月5日)
  2. 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作業要點(2017年8月11日)
  3. OECD.(2018).“Results From TALIS 2018”. OECD
  4. 王韻齡.(2015).“補救教學無效的4個原因”. 親子天下
  5.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2017年12月06日)
  6. 教育部補助偏遠地區學校及非山非市學校教育經費作業要點(2017年1月29日)
  7.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9).“教育部肯定阿里山區學校資源中心運作及學校辦學成果”.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8.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室.(2020).“「偏」鄉守護 「非」學不可~臺南市成立偏非學校教育資源中心 全力提升偏鄉學力”.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TFT 觀點

為有架構地理解現況,TFT 以心理學家 Urie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理論為架構,從「教師」、「學校」、「生活環境」、「多元需求」、「證據」等五大面向切入,了解台灣正規教育系統在孩子成長發展的生態系各層次中扮演什麼角色,又如何影響每個孩子能否接受優質教育。最後,也整理一些我們在實踐平權優質教育上的重要學習。

「 TFT 觀點」旨在盡力完整而中性的梳理台灣優質平權教育的實踐現況,同時我們也理解教育挑戰盤根錯節,絕非一個網站能夠窮盡。我們虛心而真摯的歡迎各界指教,也希望透過相關交流,邀請教育生態圈的夥伴及關注教育議題的大眾,開啟推動教育均等的討論。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