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FT 觀點

走在「用證據說真話」的路上,大家怎麼做?

如何確保教育系統持續蒐集有意義的數據,維持數據品質穩定、資料公開,並實際回饋教育系統?

要如何確保教育系統持續蒐集有意義的教育數據,維持數據品質穩定、資料公開,並確保數據能實際回饋教育系統,協助政府、大眾和在地社區設計及執行以證據為基礎的教育方針?以下彙整國內外的經驗,試圖提出幾項數據蒐集、管理及使用的原則及案例:

支持教育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立與維護

◆  世界銀行的SABER平台和各會員國合作發展「教育管理資訊系統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EMIS) 」,透過EMIS的建立,協助會員國更有效管理教育數據的蒐集、留存、分析和使用。EMIS和所羅門群島合作,協助該國以及該國主要的發展援助單位利用教育數據分析學生學習表現不如預期的成因,並依此訂定「國家教育行動方案 (National Education Action Plan)」改革教育體制,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 UNICEF的Data Must Speak計畫和馬達加斯加政府合作,協助發展各區、各校統一的基本統計數據資料庫,並賦能當地政策制定者、學校管理者,乃至當地社區成員使用此資料庫進行數據比較和分析,進而帶動提升學校表現的政策討論。

◆  歐盟集結彙整43個國家體的教育系統介紹、各級教育數據,以及跨國比較教育研究,建置跨國教育資訊平台Eurydice,以利會員國針對特定教育政策議題,進行跨國交流與討論。

◆  愛沙尼亞教育及研究部自2005年起建立了國家教育系統資訊系統(Estonian Edu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EHIS),是一個彙整國內所有與教育相關之數據的線上資訊平台,平台上的各級教育數據開放給所有學生、教師、教育專家,以及關心教育議題的大眾讀取及使用。

推廣以證據為基礎的政策規劃和計畫發展(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 and programming)

◆  世界銀行、英國國際發展部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聯手,於2009年在13個發展中國家試行「全球教育政策儀錶板 (Global Education Policy Dashboard)」計畫,儀錶板點出各國現行教育政策和證據顯示最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教育方案是否有所落差,並協助政府排序教育政策、追蹤成效

◆  美國加州由由南至北共8個不同學區集結組成的CORE學區(CORE Districts)建立了教育成效評估系統,設計測量學生學科能力、學生非認知能力、學校文化、特殊教育公平性……等各教育面向的評估指標,並透過學區內夥伴主動測量及回報更新,建立豐富的教育管理資訊系統,一方面提升學區中各校的課責性;一方面更積極使用系統中的數據提供重要證據、趨勢,及可供參考的成功案例,讓學區內各校能夠相互學習,持續提升教育品質。

◆  台灣教育部頒布《偏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其中提出一套計量模型,利用各地交通、文化、生活機能、數位環境、社會經濟條件等5大面向的統計數據,計算出各學校所在地區偏遠指數,將偏遠地區學校分為極度偏遠、特殊偏遠、偏遠等三級,並根據分級決定教育資源分配方式。

持續進行計畫評估(evaluation),從經驗中學習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需要調整

◆ 2019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肯定的三位發展經濟學家 (Abhijit Banerjee and Esther Duflo, and Michael Kremer)皆長期服務於以「推動政策以科學研究證據為依歸,確保政策能實際降低貧窮」為使命的行動研究機構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 J-PAL。J-PAL擅長將廣大的全球貧窮教育挑戰(包含教育挑戰)凝聚為鎖定特定地區或群體的研究問題,並透過嚴謹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現場實驗 (field experiment),評估特定政策的實際效果。J-PAL成立至今持續提供中南美洲、非洲、東南亞及南亞等世界各地的政府與研究者具體的研究成果,協助政府設計及執行能有效回應當地需求的政策。

◆ TFT為了謹慎評估組織和教師計畫的影響力,於創始之初便設立研究追蹤組,負責追蹤與評估TFT計畫成效,作為組織責信依據及重要策略之參考。研究追蹤組每年將追蹤研究發現撰寫成嚴謹的學術報告,並將研究報告公布於年報及官網中供大眾檢驗。

賦能在地社區成為資料的積極所有者

◆ UNESCO在印尼雅加達的Kota Kita project利用「參與式資料蒐集 (Participatory Data Collection)」的方式,賦能身心障礙者利用手機主動回報城市各個角落的無障礙設施分布與評估,進而促成計畫推動的Solo City地區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法案,成為共榮程式(inclusive city)的典範。

◆  世界銀行在巴基斯坦信德省(Sindh)鄉間推動的教育部門改革計畫,賦能當地居民利用資訊傳播科技(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蒐集公立學校校委會的運作資料,透過蒐集資料的過程,當地居民得以直接參與學校治理,對於學校的實際運作狀況有更多理解,也因而能更積極主動的監督學校辦學。

◆  美國教育部於2010年出版評估地方如何使用教育數據的專題報告,檢視各地教師解讀和使用學生學習數據的狀況,並提出建議,指引地方政府協助學校建立數據解讀、分析和使用能力,賦能學校利用學生的學習表現數據,發展更有效的課程和教學。

TFT 觀點

為有架構地理解現況,TFT 以心理學家 Urie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理論為架構,從「教師」、「學校」、「生活環境」、「多元需求」、「證據」等五大面向切入,了解台灣正規教育系統在孩子成長發展的生態系各層次中扮演什麼角色,又如何影響每個孩子能否接受優質教育。最後,也整理一些我們在實踐平權優質教育上的重要學習。

「 TFT 觀點」旨在盡力完整而中性的梳理台灣優質平權教育的實踐現況,同時我們也理解教育挑戰盤根錯節,絕非一個網站能夠窮盡。我們虛心而真摯的歡迎各界指教,也希望透過相關交流,邀請教育生態圈的夥伴及關注教育議題的大眾,開啟推動教育均等的討論。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