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成為所有地方關係人共構教育創生的永續發展基地

閒置校舍轉型,延續教育價值成為支持教育人才的學校

屏東教育創新基地是由屏東縣政府串連多方單位所促成之閒置空間轉型專案。基地延續學校教育之目的,成為屏東第一個「學校轉型為學校」(從培育學生的學校轉型為培育教育與青年人才的學校)之空間轉型案例;成為所有地方關係人,共構教育創生的永續發展基地。

屏東教育創新基地期待延續學校教育的本質,持續與在地合作,支持與串聯第一線學校、教育工作者與青年人才,為孩子共創優質教育。

透過整合與發展數位、教學、文化、領導四大能力的培育機制 ,凝聚在地關係人的共同教育願景,創建學校領導團隊的可持續協作支持系統,探索能有效回應學生需求與展能的介入機制,更有效地帶動促進台灣教育均等的改變。

8年來,在屏東落地深根

合作學校
0
合作學校續申請率
0 +%
恆春半島小學 提出TFT合作申請
0 %
TFT 計畫成員
0 +
TFT 完成計畫 續留屏東
0 %

屏東教育創新基地Logo小教室

基地的品牌視覺識別系統主要是跟三個東西有關係,天空色、水色系:溪流、溫泉,然後為了融入這片土地而進行社區環境色彩調查,發現週邊許多房舍和設施塗有藍色(藍色鐵門),因此選擇「天空藍」作為品牌的標準色。
選擇比較深的藍色系,表達一種很日常但又很穩重的感覺,當與周遭環境和天空融合再一起,代表著一種包容與融合。

標誌的形象取自張開雙翼的候鳥,寓意是候鳥回巢,傳達對青年返鄉的殷殷期盼。

3D的圖片(從底下噴上來的水花樣子)
寓意是溫泉代表資源,資源可以從基地流出,也希望外部資源流入基地,基地又代表整個屏南,希望能將許多資源在屏南區域裡面發酵,讓資源共享、共存、共用,傳遞循環永續的概念。

溫泉噴完之後,就會形成河流,期盼我們的資源可以流到每一個教育場域裡面,期待像溪流一樣細水長流,匯聚成海。

群山環繞(石門山、蚊罩山、海口山、茄芝萊山),有山才有河流,這些山都不高,但當這些小百岳集結起來就可以跟中央山脈一樣很綿延不絕(其實我們是有跟中央山脈有稍微微微微連到)。

然後另外也寄予了如山一般穩定、穩重、後盾的概念,希望基地的座落可以成為所有關係的支持系統。

坐落在四重溪的屏東教育創新基地,希望能透過LOGO將四重溪標註起來。

三個人(眾人)的意境,裡頭包含著孩子、教育工作者、家長社區夥伴。

期許著當多元領域人才在此匯集交流,能成就不平凡的力量。

名牌上的不對稱字體,意指「現況的教育樣貌,有著平等與不平等,我們正在與他們相處,從中嘗試找出一些可以的一起努力的地方。」

共創組織

主管機關

營運管理

協力夥伴

常見問題

本基地為半開放式空間,於開放時段期間,使用者可以享有基地1F-對外交流空間及1F閱讀空間。

TFT(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是致力於解決「教育不平等」的非營利組織,期望為每一個孩子創造平等的教育機會。我們的使命是培育卓越且有使命感的教師與領導者,與高需求地區協力創造優質的教育環境,帶動一個為孩子的公平發展機會而努力的運動。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的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可以至借用流程向基地申請場地,並進行短期合作或共創長期合作模式 ,申請完畢後請與基地聯絡(臉書、電話),確認是否有收到場地申請資訊。

(1) LINE

(2) 臉書

(3)基地聯絡電話:08-882-3957/ 營運管理人員(店長):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