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馥伊(文編志工)
第六屆TFT計畫成員陳映璇,經歷過TFT執行團隊實習生、小草書屋課輔老師兩種角色後,發現自己的特質更適合成為前線老師。她覺得老師在教室面對的挑戰、所獲得得體會,和擔任後勤實習生完全不同,並感受到,教室才是她最能發揮價值、獲得幸福的地方。
在TFT暑期實習期間,決定走進教學現場發揮更大價值
映璇在TFT實習時,也同時擔任新北三峽小草書屋課輔志工,一邊透過文獻與訪談分析教育不平等議題,一邊陪伴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在與書屋的孩子們互動時,映璇發現自己非常喜歡與孩子相處,也察覺到自己具有帶動孩子投入學習的特質。她也在觀摩TFT計畫成員授課時吸取教學經驗,調整與書屋孩子的相處方式,獲得夥伴們許多正向回饋。
備受鼓勵的映璇於是思考,如果自己具有帶動孩子的特質,比起擔任執行團隊志工,前線老師是不是更適合的位置?她一方面為孩子的處境感到無力,一方面期望自己成為老師能帶給孩子更多成長。然而,她常質問自己:「我真的有辦法帶領孩子成長嗎?」
TFT提供的培訓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系統是快速成長的方法
一次觀摩TFT計畫成員實習的經驗,成為映璇決定的關鍵點。她發現,當TFT的教學領導力督導給予培訓中的TFT計畫成員許多嚴格但實用的建議時,TFT計畫成員馬上在隔天調整教學方式,這讓映璇深受感動。她說:「我看到老師們很堅定,即使要求很嚴格,但是他們仍為了孩子不停追求自我成長。」
她也意識到TFT計畫提供的培訓課程和教師專業發展系統,能讓自己快速成長,「我想要透過TFT計畫,成為一位能帶動孩子學習的好老師。」她相信,自己具備不錯的特質能夠帶動孩子學習成長,更有為了孩子追求自我成長的決心。比起擔任後勤志工,教育第一線才是她最能發揮價值的地方。
用與後勤實習生截然不同的視野認識教育不平等
走進花蓮縣的國小後,映璇發現擔任現場老師和執行團隊所面對的情況截然不同。「即使長期擔任課輔志工,都不需要每天與孩子接觸;可是,真正成為一位老師之後,每一天,你都會感受到教育不平等如何作用在孩子身上。」成為老師,讓映璇和教育不平等議題更為貼近,而班上孩子對於學習缺乏信心,正是議題的縮影。
映璇班上的大部分孩子都非常害怕數學,一遇到不會的練習題,只想依賴老師解決。而映璇希望自己能幫孩子慢慢建立自信,讓他們明白,不靠老師也能完成練習卷。孩子們剛開始自己寫練習題時,常常會因為挫折而哭了出來,映璇於是跟孩子說:「老師請你自己先試試看,不是因為老師不愛你或是不想幫你,而是因為老師相信你自己就有能力做到這件事情。」即使孩子不能很快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但是當孩子開始相信自己時,對於學習的愛就表露無遺。「孩子的數學有多好對我來說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想把學習的成就感還給小孩。」
處理孩子的情緒其實很累,這些都是讓孩子逐漸找回學習成就感的過程。
然而,讓孩子們重新拾起對學習的成就感其實並不容易。當孩子努力嘗試卻得到錯誤時,常有很大的情緒反應。而協助孩子處理情處是映璇覺得很辛苦的地方,「處理孩子的情緒其實很累,尤其一個孩子的情緒也會影響其他孩子的學習。」面對挫折,映璇以心態調整面對。她告訴自己,這些都是讓孩子逐漸找回成就感的過程,而一切都剛開始,要多給自己和孩子一些時間。
和孩子一起成長是一趟無比幸福的旅程
回顧自己從TFT實習生到申請TFT計畫,映璇認為自己看見的不只是孩子們的成長,更在不停反思與實踐的過程中,看見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體會到自己的成長。這讓映璇覺得,一路走來非常值得,也非常幸福。她想說,「成為TFT計畫成員會有許多辛苦與疲憊的時候,但是,如果你具備帶領孩子的特質,來現場你會更認識認識議題,還能一起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