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靚的學校位於彰化二林,校區被滿滿的稻田包圍,校方更因此以食農教育為校本課程。不過她發現,雖然孩子們對於食農觀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對於在地更多的認識,多是從父母口中聽說,鮮少會主動去探索。因此柏靚申請了「友達永續基金會」校園科普環教計畫的資源,以社區的特色樹種 —— 「美人樹」為出發點,希望能夠透過環境教育,除了創造孩子與在地的連結感,更在過程中,讓孩子於團隊合作與反思的歷程,建立「自我認同」、「尊重差異」以及「互動共好」的領導力。
知己知彼,才能一起學習
在課程的一開始,柏靚就先帶著孩子大量閱讀與搜集關於美人樹的資料,不只讓孩子們運用應用文的書體來介紹美人樹,更帶著孩子用一週的時間,透過每天的觀察,來紀錄美人樹不同時刻的變化。
除了認識樹之外,柏靚設計了一系列的行動方案來凝聚孩子們的向心力。像是邀請孩子各自發表自己對於團隊的期待與擔心,設計一系列的團隊任務要孩子合作才能達成,甚至是製作自己的班服等,柏靚都希望能透過一個一個的環節,讓孩子對於自己所在的團隊更有歸屬感與認同感。
做出真正有影響力的專案,看見孩子的領導力
認識完了美人樹之後,柏靚帶著孩子一起展開了「護樹運動」。前期的團隊分工,柏靚就讓孩子們彼此依照各自的專長分配任務,並且讓孩子學習如何透過科技,找到能夠幫助到他們的資料。執行上,孩子也發揮過去停課不停學,使用視訊軟體的經驗,會自行安排線上討論,也會主動出擊,邀請認識的師長一起加入計畫。
最後,他們完成了一份行動連署海報,邀請全校的師生如果願意遵守護樹行動,可以在海報上貼上貼紙響應,以及一份有獎徵答的線上問卷,鼓勵大家多多認識美人樹的故事,以及護樹的重要。
雖然柏靚一開始執行計畫的時候,因為班上的孩子都很調皮,也沒有什麼向心力,對於能成功帶動孩子沒什麼自信。但憑著對孩子潛力的相信,還是展開了這次的行動。經歷過程中不斷地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請益與協助,終於完成了這次的計畫,也將孩子凝聚在一起。她也看見了「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的最佳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