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九屆 TFT 校友 劉蘋(曾任日商公司國內業務)
第一個學期結束後的寒訓1,我開始準備執行這兩年的 BTC(Be The Change)影響力行動計畫2。講師引導我們試著看見教育現場的需求,並設計思考如何發揮個人影響力。在思考計畫方向時,我腦中浮現了一些很在意的畫面和聲音。
初次見面時,有孩子大聲地對我說:「老師我很皮喔!我才不怕你!」在課堂上,有孩子不會寫題目直接放下筆喃喃地說:「我的英文本來就很爛,怎麼學都學不會。」「大家都說我沒救了,我放棄。」在教師節時,一位常在課堂上暴走的孩子,站起來拍桌說:「我要送你一句話,你是個超級爛老師!你上課超無聊!我討厭你!」
比起擔心孩子課業落後或被孩子言語刺傷,我更在意的是,在這麼小的年紀,因為學業的挫折讓他們焦慮露出的不自信神情,以及不知該怎麼處理負面情緒,而選擇用暴力的方式武裝自己並引起關注、得到回應。我希望能帶給孩子更多「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成長型思維與情緒教育方面的支持,於是和其他同樣關注這個議題的四位夥伴組成小組,而「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3」也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
嘗試從迷霧中找出未來的方向
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很多困難,像是如何畫出有邏輯、能準確爬梳問題原因的「問題樹」,或是該如何依據問題來思考詳細的策略和行動,又或是到底要和其他關係人共創些什麼。對初踏入教育現場、分散在臺灣各地不同場域和角色的四個人並不容易,團隊陷入了一陣低迷。
但當回到教學現場,把眼光看向孩子,想起最初的信念,一切都清晰了起來。
我們慢慢調整合作模式和方向,逐漸找到屬於我們的步調。試著在班級經營中融入成長型思維、設計相關圖卡、字句佈置教室;試著在每一次事件處理時,帶著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接著,因為 BTC 計畫需要驗證執行方案是否有效,我們開始在課程中嘗試量化問卷,更有意識地實行每一個行動。相較於獨自計畫,有夥伴一起同行,我感到非常幸福。這過程不再是壓力,每一次分享在課堂的實踐與發現,都是一種珍貴的旅程。
與孩子一起重新接納自己、看見自我的價值
這兩年來,有很多觸動的時刻,當我看到孩子們獲得成就感時,那種單純為自己拍手說「我好棒」的瞬間,有孩子在挫折時自己喃喃自語「我不是學不會,只是還沒學會!再繼續努力!」有孩子在學習扶助班結束,篩選測驗通過後告訴我:「雖然考過了但還是好想來上課,因為來上課會進步!」;或是看到準備要情緒爆炸的孩子,在理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之後,漸漸冷靜緩和下來,告訴我:「我現在很生氣,我需要一點時間冷靜,我會控制自己不會傷害別人。」回憶起這些時刻,總是讓我鼻子酸酸的。
或許是因為兒時的我摸索了許久,不知道如何自我肯定,好一段時光盲目地跟著社會用考試成績和比賽證書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在面對自己的情緒時,也不知該如何接納自己低潮、失落、憤怒,用忍耐和忽視壓抑著。但我後來明白,人生沒有標準答案的。如何檢核自己的努力,接納當下的狀態和情緒,勇敢挑戰下一份未知,在學校中,比起學業成績,我更希望每個孩子發現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懂得自我肯定,面對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可以懂得理解每個一情緒帶來的禮物。
伴隨著陪伴孩子的這段旅程,我也療癒了自己,也更能給予我許多的滿足與踏實感。希望每一位孩子及教育者都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成為一個能好好愛自己,理解自己的大人。
1寒訓:高學習需求地區的各處學校,都有不同的挑戰與脈絡,為了更貼近當地的需求,TFT 計畫中的培訓,重視每位成員在不同教學現場的教學狀況。安排寒訓和暑訓,再以此進行個人化的教練面談、調整評估,進而讓成員能找出更貼近實際需求的教學、領導方式。
2BTC 影響力行動計畫:在 TFT 計畫的第二年,計畫成員將會針對一個教學現場的挑戰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並與學校、同儕、家長、社區共同合作實踐,從中學習看見需求、分析問題、連結資源、發想策略,替孩子建構更豐富多元的教育環境。
3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在面對特定任務時,心裡有一種篤定的心態,相信自已能做到好,進而願意開始嘗試,並著手努力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