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晟
01 月 23 日,TFT 聯合友好組織 —— 貝殼放大、綠藤生機,進行了一場以「培育職場即戰力:問題解決力 & 夥伴合作力」為主題的跨界講座。
本場講座邀請到三位主講人,分別是:貝殼放大創辦人暨執行長 —— 林大涵、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 —— 廖怡雯,以及現在在綠藤生機負責通路管理,也是第三屆 TFT 計畫校友 —— 游芷筠。同時,在線上有超過 100 位對於社會創新、B 型企業有好奇的夥伴參與,同步思考培養自身能力的方法、找尋自己在職場中的價值。
定義內心想要的目標,縮小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對於「問題解決力」,芷筠分享了自己過去擔任英語老師,面對學生英文學習落後的狀況。比起提升成績,他反覆思考著「我為什麼要教英文?」以及「我教他們英文的初衷是什麼?」這次定義問題的經驗,讓芷筠更清楚該如何修正自己的下一步,也經由不斷地嘗試,慢慢找到更多方法幫助不同的孩子。
而大涵認為,在面對問題時有三件事需要釐清:第一是「認知問題」,了解我們在意的問題到底是什麼;第二是「訂定解決方式與標準」,能夠解釋問題被解決到什麼程度;第三是「呈現與說明」,關乎於說服、總結、簡報能力。
怡雯則把「解決問題的能力」解讀為「達成目標的能力」。他認為,「在職場中,可能我們的目標是被決定好的,但是盤點當下的自己和目標的差距,是屬於我們能做的。」若將這樣的能力套入經營組織的邏輯中,我們就在不斷前進與回顧的過程中,逐漸減少與目標的距離、更靠近願景。
了解成員、了解自己,創造團隊合作的起點
談到「夥伴合作力」,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與他人意見相左的時刻,面對這些不同的意見,大涵把他們歸類成三種樣貌:第一是「對錯問題」,這是最能被清楚認知的,無須妥協;第二是「好壞差異」,能夠在不同情境下舉證、判別方法的好或壞;第三是「主觀不同」,通常會由主要負責方的想法為準。
而在這個所有人都在表現、證明自己存在意義的世代,怡雯始終相信,「聆聽」才是與人合作的第一步。「當你更了解對方、也更了解自己之後,大家的合作默契就會從每一天的對話中展開。」藉由發揮主動聆聽的能力,進而對別人有所理解,才會產生好的合作,貼近團隊想達成的目標。
芷筠也回顧過自己在教育現場,面對學校夥伴不同想法,仍須彼此串聯的狀況。「當我把自己的觀點、需求整理好,並且講得夠清楚,其他人才更容易看見彼此的想法是否能夠結合,而不是只剩下衝突。」即便轉換到現在在通路管理的工作中,這份經驗依然影響著他與不同的關係人合作、溝通,更有效率地達成共識、創造雙贏。
嘗試行動的過程,持續與這個世界溝通
回顧自己剛畢業、剛踏入社會的年紀,芷筠說:「當時自己在找工作過程中的困難和掙扎,都是幫助現在的我更認識自己的過程。」在那個當下做出的選擇和行動,即使最後可能會失望、可能什麼都沒有,但過程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存在。
「與其去相信你能做到什麼,不如去相信無論你做到多少,都有其價值。」大涵說道。面對身邊朋友、家人出於擔憂而反對的聲音怡雯認為:「就是想辦法證明,這是一個不用讓大家太擔心的選擇!」
如果已經有任何的想法,不妨就放手一搏,開始那項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