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七屆 TFT 校友 周恬永(曾任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深顧問)
照片是實習週1時,做可能會發生危險的事情的小孩 K(化名),與束手無策的我。
在快門紀錄的這瞬間後,K 拿下那枝冰棒棍,再幾秒後,他轉身起跑、重新叼起來、差點跌倒,然後才終於改用手拿。
入校第一個學期的我,面對這種情境時時常沉著臉警告,接著可能會用接近死腔的音調吼學生。當下我會認為自己在為學生著想、建立規則,但背後的思緒是「怎麼做比較快速有效?」、「服從我」。
有一陣子我常常在面對體育社團的孩子時產生這種心境,因為擔心自己管理不了、又不敢面對學生行為「失控」的可能後果,經常選擇用語言和誇大的情緒去鎮壓。
不過,其實有什麼要控制的呢?
一旦「鎮壓」有效,我覺得像是成功在學校找到了立足之地。彷彿偏鄉教育現場這個陌生的小外星社群,終於有一些我能掌控的事。
也是入校第一學期的年底,我聽到體育社團的小孩在教訓一年級的學弟妹,語氣之火爆,聽得我莫名其妙,心想:「一年級有他們的原因,你這樣根本沒有要聽人家說話的意思……」。
這個時刻也成為我那一年重要的頓悟:「這傢伙在學我。」
—
回到照片與冰棒棍的故事。
如果我成為一個在學生搗蛋時都用罵人來鎮壓的老師,我猜短期內會有不錯的效果,學校也不會有人說這麼做不好。甚至,「成功管理學生」的回饋感可能會讓我日漸依賴利用高壓、肅殺的方式來和學生互動。但若保持那樣的相處模式,後續和學生一起完成的種種好玩的事都不會有機會開展,不論是和孩子一起送養流浪犬、一起創作劇場的舞蹈動作,學生在安心時展現的創意和穩定性是和身在高壓中截然不同的,孩子處在規範明確的安穩環境時,更能學習和實踐自我管理。
這些都是我不曾被考過的事:想要支配他人的吸引力有多巨大、追求速成手段會錯過多少風景,還有在這些情緒染上心頭的時候,可以如何辨識自身的狀態,並讓自己停下來。
1實習週:TFT 計畫的成員進入教學現場前,透過實習授課讓成員透過面對真實的教學現場、學生與課堂,培養基本教學與領導能力,了解教師的角色定位與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