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三屆 TFT 校友 杜雅玲(曾任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師)
我認為能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是當今考試制度不會考,卻十分重要的能力。在教育現場,我也邀請孩子和家長一起表達自己的需求和困難,積極傾聽同理他人的觀點,進而建立信任互動關係。距離計畫已經過去八年,當時我擔任中年級班導帶領的孩子已經成長,最近我也有幸和其中一位剛升上高二的 16 歲陽光男孩「小帥」(化名)聊天,看見教育的種子萌芽。
還記得剛進入學校時,小帥的媽媽原本有點疑慮,覺得「這麼年輕的老師可以嗎?」接收到這樣的顧慮,我也更加堅定要和家長、孩子建立信任,於是經常用通訊軟體分享孩子們的日常和成長,並不定期撰寫成文章,在班上讀給孩子們聽,邀請家長閱讀簽名。孩子聽到後,覺得自己的成長被看見,因此更有自信,家長也更願意主動溝通,和我分享孩子的好,也讓小帥媽媽逐漸打消一開始的顧慮。
計畫結束後,我經常返回學校看看當時帶領的孩子,當小帥升上六年時,媽媽希望小帥能先兼顧課業,不太確定是否要支持孩子往體育發展,我也提供相關資料,並強調媽媽要多和孩子溝通。此外,我約小帥單獨聊聊,因為他是有想法會悶在心裡的孩子,於是我拋出很多問題讓他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思考要怎樣才能不委屈自己,也達到和父母之間的平衡。
後來,小帥選擇就讀一般國中,並在高中時,主動跟家裡溝通討論,最終加入校外的「武士岸足球俱樂部」繼續兒時的夢想。媽媽一路以來都抱持開放、願意溝通的立場,也十分支持兒子長大為自己做的決定。這幾年,我也持續和小帥一家保持聯絡,開啟了這次的聊聊契機。
我和變成高中生的小帥的聊天記錄:
⊕我: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小帥:除了課業之外,還會在意、關心學生的情緒,也願意傾聽學生的心裡話的老師。很常鼓勵學生的人,讓我們願意勇敢去做。我們知道就算做錯了,也沒有關係,永不放棄。不管我們做了什麼,都知道會有人無條件的為你鼓掌,讓我們很安心地被陪伴著。即使過程中,會有挫折或失敗,也總會有結果的。
⊕我:結果是成功或失敗,有很多詮釋的角度。也許比賽最後的結果是輸了,但贏得了一起努力的過程和回憶,在某些層面來說,何嘗不是贏了呢?(隔著電話,我們一起在臺灣的東岸和西岸笑了)
⊕我:但當你們做錯時,那時的我不會幫你們鼓掌,反倒會以比較嚴肅的態度跟你們說話,你怎麼看待這件事呢?
▲小帥:我覺得你不會突然情緒化的罵我們。有道理的兇我們,不是亂兇,會明確指出我們哪裡需要修正,並鼓勵我們繼續往對的方向調整。這樣的溝通不會讓我覺得不舒服,反而會激勵我!
⊕我:那你認為雅玲老師是一個會表達自己需求和困難的老師嗎?
▲小帥:我覺得是。因為老師做錯的時候,居然會跟學生道歉,讓我感覺你讓我拋開「老師就一定是對的」這件事,使我們覺得這個老師很好相處,我就會很放心地跟你說我的內心話,很信任你。而且有些話,我甚至不敢跟家人說,但會跟你說。
最後,我也詢問小帥對於這次聊聊的感受,他覺得可以和我交流想法很棒,也更認識自己的轉變,是他沒有想像過的體驗。我也再次表達對他的感謝,期待日後可以看到小帥在足球場上的英姿。回想計畫結束時,有人說,我把孩子帶得更有特色,但其實是因為家長和孩子都願意相信自己,等待彼此,愛彼此,孩子才能長出屬於他獨一無二的樣子吧。